中有六纲(此文在施法前念诵)

 

(一)

嗟!

我今生处中有起现时 生世无暇懈怠当永断

闻思修三不乱证实义 心境朗然当亲证三身

于此一度获得暇满身 勿于迷离道中而抛弃

“纲”是指事物最主要的部分。“中有六纲”就是告诉我们在生处中有、梦境中有、静虑中有、死位中有、法性中有及轮回中有这六处中有(在本文“卷头语”——“中有的种类”中已作详细说明)显现时,我们主要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应该如何去做。此“中有六纲”要在施法前念诵三到七遍。

“嗟”是文言叹词,并无实义。生处中有是指我们住胎的这段时间,一般需要九个半月。“无暇”就是指没有时间。因为我们活的时候,执着外境,追逐声、色、货、利,忙碌一生,借口“没有时间”修习佛法。由于懈怠之故,前一世未能解脱,现在又重新投胎,落于生处中有,生死轮回又从头开始。因此,在生处中有起现时(即在我们住胎的时候),我们应该发心:要永断“无暇懈怠”,应好好修习佛法,不再追逐外境。“闻思修三不乱”就是说我们首先应该听一听佛的教理,然后再经过大脑思维,以前我们的所做所为是否有错?想过之后就应该切切实实按照佛的教导去做。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闻”、“思”、“修”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我们果真能如此,就能够亲证佛性,这就是“证实义”。正如《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唯有佛性是真实、永恒的,所以称之为“实义”。当我们亲证佛性之时,大智慧云涌,心境豁然开朗,这就是“心境朗然”。我们再进一步用功修行,就能够证得法、报、化三身,这就是“亲证三身”。这段偈文的最后两句“于此一度获得暇满身,勿于迷离道中而抛弃”就是说:如果我们能真正发心修习佛法,在我们这一生(“于此一度”就指投胎出生后这一生)就能够圆满自在(“暇”在此是闲暇、自在之意),不再糊里糊涂的在六道轮回中被抛来抛去,自己就能作主了。“迷离”是指糊里糊涂的不清楚。我们人就是这样浑浑噩噩、糊里糊涂的在六道中头出头没,所以“迷离道”在这里就是指六道轮回。

(二)

嗟!

我今梦境中有起现时 愚痴尸睡放逸当永断

一心不乱定住实相中 保任梦境修幻化明光

勿如傍生之状而长眠 爱惜睡眠现量合修持

梦境中有就是指我们睡着了做梦的时候。这个时候人就糊涂了(即“愚痴”),忘记了用功(即“放逸”),身体像死尸一样(即“尸睡”)。这样我们怎么能了生死呢?!所以我们要永断“愚痴尸睡放逸”,要“一心不乱定住实相中”。“一心不乱”就是“定”。“住实相中”就是一直了了分明而不糊涂,不为境界所转。这样,梦中的幻相就转化为大光明,这就是“保任梦境修幻化明光”。“保任”是指修行的两个阶段。我们用功修行,打开本来亲证佛性后,就要时时观照保护,不为境界所转,这就是“保”;等到保护圆熟了,就任运自如,不用保了,这就是“任”。只要我们经过不断的精进用功,就能做到既使是睡着了,也仍然是了了分明,不为梦境所惑。“勿如旁生之状而长眠”中的“傍生”就是指畜牲。有很多动物,象熊、蛇等,冬眠时一睡就是几个月。我们人要有智慧,不能象动物一样愚痴,昏睡。我们知道:财、色、名、食、睡是五盖,是遮蔽我们本性光明的坏东西,所以要勤除五盖。但除“睡盖”并不是不睡觉,只是我们大多数人睡着就糊涂了,在梦中生出种种分别,被梦境所转,这就是比量境。我们现在修行就是要做到,既使睡着时,仍然是了了分明,不为梦境所转,即现量境。所以说我们睡觉也是在做功夫。这就是“爱惜睡眠现量合修持”。

(三)

嗟!

我今静虑中有起现时 散乱昏沉种种当永断

不乱无执定住离边中 生圆二次愿能得宣示

所作已断一心修行时 不为烦恼迷惑所随转

静虑中有就是在我们打坐入定时,识神所见的一切境界。这还是由于我们六根不清净,昏沉散乱的缘故。所以我们要永断“散乱昏沉”。这样就是“不乱”,就是“定”。定就是指对境不生心,不为境界所转,而不是坐在那里很长时间不动。所以说大定无出入。如果我们执着追求入定,反而不能得定了。因此我们要“无执定住”。“边中”就是说,我们凡夫不是执着“有”,就是执着“无”,总是向两边倒。有两边就有“中”,所以叫“边中”。如果我们在日常动用当中能心空无住,赤裸裸、净洒洒,一丝不挂,这样就是“离边中”。“‘生’‘圆’二次愿能得宣示”中的“生”是指生起次第,“圆”是指圆满次第。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是密法中修持的二个步骤。在修法前我们都会发愿,希望修法能够有所成就。如果我们果真能“不乱”、“无执定住”、“离边中”,那么修法前所发的愿就能得到证实(“宣示”就是指实现);就能够时时刻刻了了分明,不为境界所转(即“一心修行时”);就能够做到作而不作(即“所作已断”),这也就是佛所证得的真空妙有的境界。这样就不会再有烦恼迷惑,就能潇洒自在,任运自如了(即“不为烦恼迷惑所转”)。

(四)

嗟!

我今死位中有起现时 一切贪求恋着当永断

不乱契入显明教授义 游心自证无生太虚景

即将舍离质碍血肉躯 无常死亡临头当了知

死位中有就是指我们死后三天半或四天之内。在这段时期,我们仍然贪恋着自己的身体、妻财子禄、名誉地位等。一旦知道自己死了,心里就会很乱。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当永断“贪求恋着”之情。只有这样,在死位中有时期,才能不慌乱(即“不乱”),才能接受(即“契入”,契是契合之意)别人为我们行此中有解脱密法。本密法教导我们:在死位中有这段时期,有两次光明显现,光明就是我们自己,这就是“显明教授义”(“显明”就是指光明显现的时候,“教授义”就是教导、指示)。在这个时候,只要我们一醒悟即可证成法身佛,这就是“游心自证无生太虚景”。“无生”即不生不灭的法性身。“太虚”就是指虽然有但实质是虚(即空),“太虚景”就是指真空妙有的境界,也就是证得法身时的境界。“游心”就是指散乱的心,即妄心。证成法身佛就是舍妄归真。这段偈文的最后两句就是说:在我们的识神即将离开身体(即“质碍血肉躯”)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白(“了知”就是了解、知道)诸法无常,有生必有死,死亡是必然的道理。这样,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磨炼自己,断除自己的“贪求恋着”之情,到死位中有时期,一切放下,与光明合上去就能证成法身佛了。

(五)

嗟!

我今法性中有起现时 恐惧怖畏境相当永断

一切显现认取为证智 中有境相即此当了知

阻大义利千钓一发时 自识变相寂怒又何惧

法性中有起现时,就是指死位中有之后,从第五天开始到第十八天这段时间,共 计十四天。这时,亡者慢慢清醒过来,识神从身体里出来,见到强烈的“光”“声”“辉”和佛菩萨寂、怒部的双身像,便产生恐惧和怖畏。所以我们应该明白“一切显现认取为证智”。就是说,一切现相都来源于我们的自内证智(见本文“卷头语”——“本密法的殊盛功德”),都是我们的佛性所显现的,都是自识的变化。所以,在这时,我们要永断“恐惧怖畏境相”。如果我们不惊不怖,在法性中有时期光明显现时,与光明合上去就可证成报身佛。如果我们恐惧怖畏,甚至吓得逃避佛光,那就阻碍我们证成报身佛。所以这个时候就是“阻大义利千钓一发时”。“千钓一发”就是非常关键的时刻,“大义利”就是指成报身佛。

(六)

嗟!

我今轮回中有起现时 意念纯一至心当保持

善妙缘会尽力求延续 永断胎门回头须忆念

努力净相唯一需要时 嫉妒永断修上师双身

轮回中有就是指法性中有之后至投胎前的这段时间。这段时期,亡者的心念变化非常快,业力所幻现的境界纷纷现前。所以这时应注意保持“意念纯一至心”。“至心”就是一心一意,“意念纯一”就是要注意自己的心念不随幻相变化而变。“善妙缘”就是以前造的善因,比如生前修法、做好事等等,就是造善因。这些善因就会尽力帮助我们保持“意念纯一”(“求延续”就是保持)。“回头须忆念”就是说我们要回忆生前善知识的教导和自己所修的法,要下决心“永断胎门”(“永断胎门”就是不再投胎)。在轮回中有时期要努力做到心里空净(“净相”就是空净),不要被幻相所迷惑,当我们看见男女交会的境界时,要断除嫉妒心,把他们观想成佛父佛母或上师双尊,这样就不会起淫欲心而投胎了。这就是“嫉妒永断修上师双身”。

死时无有决定极迅速 徒负此生所作无义事

大利丧失意志不坚定 今兹既已空手而返回

所需定解即胜本尊法 当下若不修胜本尊法

或大成就亲口所宣说 上师教授亦不安心住

自欺自身实所不应为 凡此六纲了知极为要

人活的时候没有好好修法,时间转瞬即逝。死亡很快来临,这就是“死时无有决定极迅速”。“无有决定”就是没有选择。这时才会发现自己活的时候一直在追求短暂、虚妄的假相,白白荒费了宝贵的一生。这就是“徒负此生所作无义事”。“徒负”就是荒费,“无义事”就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我们人就是舍弃永恒而追求短暂,舍弃真实而追求虚妄,舍弃大利而追求小利,这就是“大利丧失”;被身外的色、香、声、味、触、法牵着转来转去,这就是“意志不坚定”;一生不停的求东求西,最后却不得不落得空手而归,这就是“空手而返回”。所以死亡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虽然现在已经如此(即“今兹既已空手而返回”,“今兹”就是现在。),但我们还有可以解脱的唯一办法 ,就是这本《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这就是“所需定解即胜本尊法”。“定解”就是一定能够解脱,“胜本尊法”就是指本法(“胜”是指殊胜之意)。如果现在不修此法(即“当下若不修胜本尊法”,“当下”就是现在),或者对大成就者亲口所说的法和上师所传授的法不能安心的修持(“不安心住”就是不能安心的实修),这样做就是自欺欺人(即“自欺自身”),实在是不应该(即“实所不应为”)。以上所说的“中有六纲”极为重要,大家一定要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