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辨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希有。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尔时,世尊告辨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辨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已,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著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辨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
三法顿渐修,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
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
辨音问意,谓如是法门,甚为希有,第不知有几种修习,单修乎,齐修乎,抑有定法乎,应如何方便再赐开示,令彼一一开悟见实相耶。
佛首说,论根本原无能修所修,以本体即圆觉清净故,但未觉者,不可不对症下药,即依幻修幻,幻力修习,假定二十五轮。轮为轮宝,有催转义,催除惑业,转入正智,约用言,不离方便之轮,约体言,本具清净之体,故曰清净定轮,此定,非核定义,亦非决定义,乃随缘方便以为究竟也。
清净者,二十五轮所依之体也,既是清净,何事再修,故知是体,所言修者,除习气耳,此三法中,不拘何法,皆可得止。此二十五种中,任修何种,皆可究竟,故曰定,轮替而修,故曰轮,以修少分即少证,齐修即齐证,无不断惑证真也。
此二十五轮,正不得已而方便说耳,若有人通达了义,一即三,三即一,文虽单分,义则全具,以止中有观,观又不离乎禅定,而禅定又全具止观也,愚人每分为三,智者定之为一,止义即全二十五轮义也。
诸仁今日所修之心中心法,正属齐修圆证,以上座时修奢摩他,下座观照即三摩钵提,而依般若扫荡一切,悟无所得,直证心源,此即禅那,以仗佛力故,修证较速,不必定取此二十五轮也,惟此二十五轮即可反显二十五种根性,证入各各不同,姑就经义一一论之,若依天台三观修,得此更有依据,不可不明。
一、单修奢摩他 由止修入,即单修空观,取极静力,成就觉慧,永断烦恼者。
二、单修三摩钵提 由观修入,即单修假观,观一切皆假,成就清净妙行者。
三、单修禅那 由禅定修入,即单修中观,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直断烦恼者。
四、先修止后修观 由至静心起妙观之用以成就者,即空假复修。
五、先修止后修禅 由至静心证至静性,永断二种生死成就者,即空中复修。
六、先修止中修观后修禅 由静慧力下手,起妙用度生,再了生死者,即空假中俱修。
七、先修止中修禅后修观 由静慧力证清净妙行,再度众生者,即空中假具修。
八、先修止齐修观与禅 由至静力起,同时断烦恼度生者,即空融于假中而齐修。
九、止观齐修后修禅 由至静起大用,体用双修复断生死者,即空假融中而修。
十、止禅齐修后修观 由至静力入寂灭境,再起幻用者,即假中融于空而修。
十一、先修观后修止 由慧修而得定者,即中空复修。
十二、先修观后修禅 由慧观而证寂灭者,即中假复修。
十三、先修观中修止后修禅 由慧观妙用,作诸幻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者,即中空假具修。
十四、先修观中修禅后修止 由慧力起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者,即中假空具修。自十五以下皆融通而修矣。
十五、先修观齐修止禅 由慧力起无碍作用,同时证得至静寂灭者。
十六、齐修止观后修禅 由以慧力资于至静,后断烦恼者。
十七、齐修禅观后修止 由以慧力直证寂灭。后住清净无作地者。
十八、先修禅后修止 由寂灭力起至静者。
十九、先修禅后修观 由寂灭力起诸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者。
二十、先修禅中修止后修观 由寂灭力安住至静而起慧用者。
二十一、先修禅中修观后修止 由寂灭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入至静者。
二十二、先修禅齐修止观 由寂灭力种种清净,乃住至静而起幻用者。
二十三、齐修禅止后修观 由寂灭力资于至静,乃起幻用者。
二十四、齐修禅观后修止 由寂灭力资于幻用,乃入至静者。
二十五、圆修三种自性清净 由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者,即圆修三观随顺。
此二十五轮正属假定,随机而顺,为未觉者说,与威德分已悟圆觉者不同,谛闲法师用天台三观判此二十五轮,至为精密,谓轮轮必有当机之人。凡从寂静下手者,必是空观,从幻化下手者,必是假观,从不取下手者,必是中观,修圆观者,以悟净圆觉下手,观观皆圆云云,旨哉斯言。行者勿因此而又生高下之见,以单修齐修皆属方便,实则轮轮皆圆,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一切即一,一即一切,菩萨修行如是。
次说结取方法,三七日感应相通,取一自决,不可疑悔,疑从贪起,妄分胜劣,不知二十五门,门门可达究竟处,在未入门前为凡,入门至究竟处为圣,圣凡何别,惟凡夫在因位,名曰因地,圣人在果位,名曰果德,成佛不成佛,不在佛,不在法,不在僧,乃在自修,修贵实行,不贵多闻,如佛与阿难,无量劫前,同为听法人,及成佛时,阿难尚为侍者,则是求多闻,不求精进之误也。
当持梵行寂静思维者,即修戒定慧也,此摄心之初步功夫也。首言戒者,非戒不能定也,是以戒行为第一,能摄心于一即是戒,至了达心性相貌,是具足戒,入不二,是具足戒,以不戒戒,不受法缚为正受,是具足戒,戒为入德之门,非仅守威仪以为戒也,故唯顿觉人,无须受此,并法亦不随顺,言虽正法亦舍之矣。
【断】 除也。
【资】 助也。
【梵行】 戒也。
【寂静】 定也。
【思惟】 慧也。
【标记】 书名也。
【结取】 择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