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前面我们讲了,成佛了生死不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竖出三界,一种是横超三界。三界就是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欲界就是指有淫欲心的世界。主要包括:天人、修罗、人、畜牲、饿鬼、地狱这六道,欲界众生有生命、有肉体,就是因为有淫欲心。中阴身(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灵魂)看见男女同房,淫欲心起充当了第三者(谈恋爱也有第三者,不过这儿是指中阴身)。因为中阴身是以风大为主,同房的男女看不见,在男子射精时就把中阴身冲进女子的子宫里,于是他就投胎了。所以要了生死,必须要断除淫欲心。现在大家都讲开放,也讲“性开放”,乱得很。我看淫欲心还是不能开放,我们不能象西方国家一样搞性开放,弄乱了不好。还是中国的性保守要好一些。欲界越高,淫欲心越淡。欲界仅天界就有六层,亦称六欲天。淫欲心相应也有六种,即:受欲、交、抱、握、笑、视。第一层是四天王天,四天王天在佛经说来是在须弥山腰。须弥山是个大山,这是形像说法,只是打个比方,可以理解为引力场。太阳和月亮都在须弥山腰转。四天王天分东南西北四天。这里的天人还是有淫欲心,即“受欲”。受欲就是接受淫欲心,和我们人差不多,淫欲心还很浓,只是稍微淡一些。第二层是忉利天。忉利天就是玉皇大帝住的地方。“忉利”两个字翻成中文就是三十三,所以也叫三十三天。这层天不是说有三十三层,而是分东南西北中五方。东南西北每一方横向有八天,四乘八得三十二,加中央一方就是三十三。玉皇大帝就住在中央一方统治东南西北四方,也管理我们人间。这层天的淫欲心比四天王天又减少了,但男女还是要相交的,即“交”。太阳在四天王天(即须弥山腰)下照人间,上照忉利天。在这些地方太阳升起来是白天,落下去是黑夜,一升一落就是一天,时间较短。第三层是夜摩天,在夜摩天不论日夜都是亮的,它是以莲花开了做为白天,莲花合起来做为黑夜,所以这里的一天就很长。夜摩天的淫欲心比前两层天又减少了,少到什么程度呢?只是拥抱一下就行了,即“抱”。就象西方人要好,见面拥抱一下。第四层是兜率天,淫欲心又淡了一些。男女两人只需拉拉手就行了,即“握”。就像我们见面握手一样,抱也不用抱了。第五层是化乐天,淫欲心就更淡了,只是相对一笑就行了,即“笑”。男女两人相对一笑,碰都不用碰,手也不用拉了。第六层是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是欲界天顶,这地方男女两人笑也不用笑了,只是相对一看就好了,即“视”。所以受欲、交、抱、握、笑、视都是淫欲心。这些淫欲心都断了就生色界天了。
色界比欲界要好,有很妙的色相,只是形像稀薄,我们肉眼看不见。色界有四禅天:即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在达摩祖师未来之前,中国禅宗讲的都是“四禅八定”。在初禅天就能升腾放光;到二禅天就是喜悦无穷,即人们所说的法喜充满;三禅天则快乐无比,这个快乐是世间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功夫做得好就可以尝到这个味道,快乐得很;四禅天叫舍念清净地,就是禅定功夫深了,乐也没有了。西方极乐世界中的“极乐”就是指乐到极端,都化空了,乐也不可得。假如你还有乐在,还是有心,还是有妄想妄念,还是没有成道。到了四禅天就连色也不住了。有的人说,我淫欲心没有了,但碰到好看的人还是想看一看。这就是色心还在。所以淫欲心是粗妄,色比较微细。我们除习气要先断淫欲,后断色相。假如没有什么美,没有什么丑,都平等了,那么我们就出色界到无色界了。
无色界并不是什么形像都没有,只是越高越微妙。越高越微薄。无色界即四空天,就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如果我们认为有空可得,住在空上还是出不了空界。所以要无所住,空也不可得,那么就出了空界,即出无色界了。
假如欲断了,色断了,空也不住了,这样就竖出三界了。由于竖出三界很难,因此有一个方便法门净土宗可以横超三界。不用这么一层层地竖出。比如破竹子,竹节很多,竖着一节一节地破开很难。横着只要破一层就行了。修净土就是要破开这一层,横超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不论竖出三界还是横超三界,都要做功夫。即使是一层也要破开才行,不然还是出不了三界的牢狱。现在的净宗行人不好好用功,以为敲敲唱唱就行了。连这一层也破不开怎么能生西方、出三界呢?所以修净土的人还是要做到“一心不乱”,要得“念佛三昧”才行。佛在《阿弥陀经》中讲得很清楚:“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这样才能往生啊!另外密宗的“颇哇法”也是教我们横超的。它是假佛力加持的一个方便法,比较简单,只要我们把脉管明点观想成功就行了(“颇哇法”后面有介绍)。修“颇哇法”用心痛切的人七天就能修成。假使我们不好好用功,七十天也不行。所以要好好用功才行。
假如功夫做得好就应当有空、乐、明三种妙明境界现前。但是我们不能着相,如果着空相就不能出空界,着乐相就不能出欲界(这个乐就是淫欲心的乐),着光明相就不能出色界。禅宗有个公案讲:一个和尚修法修的很好,时时刻刻如朗月当头。就是时时刻刻头上象有一个明亮的月亮大放光明。他去请教曹山祖师(洞山的徒弟叫曹山,曹洞宗的开宗祖师):“朗月当头时如何?”曹山祖师答道:“犹是阶下汉”。就是说他还在色界之下。他又请求曹山说:“请师父慈悲接引我上阶”。曹山答道:“月落时相见”。这个公案讲得很好。那么“月落时”,是不是指月亮没有了,黑暗了呢?不是!而是说我们在光中要不觉得有光。就象鱼在水里不觉得有水,我们人在空气当中不觉得有空气一样,就是要求我们既不住着身体化空,也不住着快乐无比,更不住着大放光明。如果事事无住,那就成就了。一有住着就落窠臼而不能圆证佛果。
佛在,金刚经、中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人理解为凡所有相都是空。其实空并不是没有相,这一点大家要注意。对于空的理解有很多种:凡夫认为是相对空,也叫顽空;外道认为是断灭空;二乘认为是析法真空,也叫偏空;初入门菩萨认为是体法真空;而佛所证得的是妙有真空。下面我们分别解释:
凡夫认为空是针对有来讲的。杯子放在这里是有,拿走了就是空;杯子里装水是有,水倒掉了就是空;人活着就是有,人死了就是空。机械地将空和有对立起来,这就是凡夫对空的理解,就是相对空。外道认为凡有相的都是虚妄,任何相都不要,认为这就是空,死在那里了。要是这样的话,房子不要烧掉算了,衣裳不穿脱掉算了,连饭也不用吃了,都空掉好了。所以这样理解是错误的,这就是断灭空。二乘人所证的空是析法真空(析就是分析)。他们经过分析认为:所有事相都是假的,只有我们的法身是真的。离开了相另外有个法我在,这样就把色法和心法分成两个部份。认为色法是色法,心法是心法,要证成妙体,就要离开色相。这就好比镜子和影子,他们要避开影子而执取镜光,实际是偏空了。我们知道色法有形体、颜色、有相可见,心法没有形体、无相可见(比如我们的思想)。两者可以分别,但不可分开。他们不知道色法就是心法所显现的,偏执心法,执取法我,这样就偏空了。所以二乘人逃避世法,躲到深山里修行,这样就不能圆满。初地菩萨(又称初入门菩萨。天台宗和华严宗均分五教。天台宗分:小乘、藏、通、别、圆;华严宗分:小乘、始、终、顿、圆。天台宗的通教和华严宗的始教都是指初地菩萨。)认识到任何事相本来没有自体,当下即空。不用离开事相就是空。杯子放在这里,不需要把杯子拿掉就是空。因这个杯子本身并没有,它是由因缘合和而成。比如这个保温杯是由塑料壳和玻璃胆合起来做成的。杯子本身并没有,房子本身也没有,就连我们的身体本身也没有(也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一切相都是因缘合成的。所以不用离开事相就能修行,事相本身就是空。虽然理解了这一点,不需要离开世间就能修行圆满,但他们还不知道这个色相妙用无边,这就叫体法真空。佛所证得的是妙有真空。初入门菩萨虽然知道色法与心法不二,但还不知道有妙用。如能知道色相妙用无边,利用色相就是真空妙有了,比如五蕴(色、受、想、行、识)是遮蔽我们本性光明的坏东西,所以要“照见五蕴皆空”。但反过来五蕴又是妙用。成所作智就是利用五蕴来成就一切事业。比如,释迦牟尼佛降生,投胎王子,现了一个妙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色身(这就是色)。他为救度众生,不离开众生,不放手众生,就要摄受广大众生(这就是受)。众生的根基不同,要说不同的法,所以他要思考怎样说法能才对机(这就是想)。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去度脱众生,就要具体去做。还有的众生与佛无缘,佛就让另外有缘的众生与他说法。有一个城东老母,佛给她说法(佛说法说的最好),她却不听。还把耳朵捂起来说:“不听,不听”。佛说:“那我现神通给你看”。她把眼睛闭起来说:“不看,不看”。佛知道与她无缘,就叫一个同她有缘的童子来给她说法,她倒接受了。所以佛为救度众生行持也有所不同(这就是行)。识就是知识,积累的经验,对我们来说就是要转识成智,识和智其实是一个东西,就好比水起波浪,水就是波浪,波浪就是水。波浪就象识,水就象智。佛的智慧最圆满,知识最渊博,他识得各种众生的根基(这就是识)。佛正是利用色、受、想、行、识来度脱众生,这样五蕴反过来就成妙用了。初入门菩萨对空的理悟上还差这么一层,所以还不究竟。要到佛所证得的妙有真空,真空妙有,有就是空,空就是有,这才究竟。
真空妙有就是说既然有佛性,就应该起妙用,妙用就是指所现的各种差别相;妙有真空就是说这些相都是由法身所显现的,本身并没有,本身就是空。所以体(佛性)、相(色相)、用(妙用)三者不可分割,有体必现相,有相必起用。比如,没有房子我们怎么遮蔽风雨呢?没有相,法性又在什么地方体现呢?所以理体(法性身)是成就万物的根本,也是成佛的根本。这就叫“事以理成(理体成功其事相),理以事显(理体由事相显现出来)”。所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是真空;而《弥陀经》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妙相,即是妙有。有人不懂就认为这不是矛盾吗?其实并不矛盾。真空者正是妙有,妙有者正是真空。镜子里总是有影子,没有影子就不称其为镜子。不能现相起用就不是佛性,所以,佛性有种种的妙用。双身、饮血、裸体、愤怒等形像都是我们的心所显现的,不是心外另有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我们的佛性本来就具足一切妙用,既不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也不会在什么地方灭掉。它无始无终,本来如此。但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而迷于色相,向外追求,造业受报,而枉受六道轮回无有了期。我们现在应该马上觉醒,不要再迷误了。既然我们本性有如此广大之妙用,为什么只捞取外面一点点假相而忘记我们博大的佛性呢?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大家就不要再去追求外面的境界,随缘任运就好。由于前世造的因不同,这一世所受的果就不同。这就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都逃不脱因果法则。所以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缘份、业力、身体条件等等都不相同。只要我们随缘度日就好,今天的因缘如此,今天就这样过。明天的因缘如彼,明天就那样过。心里不要有芥蒂,不要去追求,不要着实惠,做一个“绝学无为闲道人”。只要能一切放下,就一切无碍了,那就是佛了!六祖慧能大师讲得很清楚:我们前念着相、前念迷就是凡夫,后念觉悟了就是佛。就这么快,不需要怎么修,只要能觉悟、一切放下、不着相就行了。韶国师做的一首四句偈就很好。他说:“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通玄峰顶,就是说又妙又高的山,表示我们的佛性。不是人间,就是说人间万物都是假象,都不可得,不要着相。我们坏就坏在着相,物欲高涨没有满足的时候。心外无法(佛教里的法字用得很广,可以说一切事事物物乃至于抽象的思想都属于法),就是说法就是心,心就是法。一切事事物物都是我的心所显现的,都是我自己。所以“会万物归己者,其为圣人乎?”一切都是我,一切都是佛。桌子也是佛,椅子也是佛,房子也是佛……无一不是佛。因为都是我们自性所显现的。明白这个道理就不要再追逐色相了。放下来随缘度日,这样很轻松,很愉快,很自在。该多好啊!所以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人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哎哟,这下我不成功,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整日忧愁啊,烦恼啊。所以学佛就有这个好处,能使我们快乐轻安,能使我们得大自在,可见佛教对于我们人类真是太好了,满目青山啊!
在佛教经典上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我们前面讲了,就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因为我们有淫欲心所以有欲界,欲界里有六欲天,淫欲心就有六种:受欲、交、抱、握、笑、视。天界越高淫欲心越淡。到了笑也不用笑,看也不用看的时候,淫欲心就完全没有了。这样就到了色界,色比欲要微细一些。这时虽没有淫欲心,但仍然执着在色相上。好看的就喜欢,不好看的就厌恶,这就没有出色界。假如没有什么美,也没有什么丑都平等就出色界到了空界。如果住在空界上认为有空可得那么就出不了空界。所以“三界唯心”就是说三界都是由我们的心所创造的。万法唯识就是说一切事事物物、思想都是我们的识所变现的。一切事事物物、思想就是法,我们的分别心就是识。从前憨山大师入定到兜率内院问弥勒菩萨:“什么是识?什么是智?”(智是智慧,识是知识。)弥勒菩萨说:“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讲得既简单又清楚。我们人总是在分别这个好那个坏,这个大那个小,这就是识。所以一切事事物物、思想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只要我们能“舍染归净,转识成智”(此语见法相宗、唯识论、)就能成佛了。“舍染归净”就是说把染过的东西(即着相的东西)都舍弃掉,都放下,归无所得。净是指无所得,而不是指清净。有个清净在还是有所得。所以这里的“净”就是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此语后边有说明)。“转识成智”就是要把我们的八识转成四智,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只要能转识成智,就能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重现我们的妙明真心。这个妙明真心不是我们胸腔里的肉团心,而是我们能起见闻觉知的性能。这就是佛!所以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只要修心,时时处处不着相,就必定能成就。
净土宗的念佛也是指念心。净宗行人应明白土就是心,心就是土;心外无土,土外无心。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用心去念这句佛号。正如莲池大师所说:“声声唤醒主人公”。就是用这句佛号来唤醒我们的心。从前净土宗的一位大祖师先是敲木鱼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后来他心空净明白了,就念:“我的阿弥陀佛,我的阿弥陀佛……”。这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就是佛,不要再去求心外之佛。这样往生净土就是上品上生。如果你着相,心外求佛,心外求土,顶多下品下生。所以我们应该做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佛道交打成一片。就是说我们的心,成就的佛,广大的众生都是一体,都是平等平等又平等,毫无分别。释迦牟尼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弥勒佛,也就是众生。因诸佛与众生具有同样的知觉性。只是大家不知道,迷了,就是众生。一旦觉悟不再着相就是佛。所以成佛并不是难事,因为我们本来是佛,并不是后天修成的。只要肯放下,就能返本还原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就能成就。所以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我们本来是佛,还向外去求,还不肯放,那就成就不了。就好比我们煮米饭,用大米来煮一煮就成,如果用砂子来煮,再煮也煮不成。所以说:“外道练身终必坏”。因为身体不是佛,终究要坏掉。现在练气功的人执着在身体上就走岔路了,永远也不能成就。有人说:“佛教、道教中不是也讲气功吗?!”说的没错。但那仅仅是初步,主要是以气来摄心的(净土宗也讲摄气念佛法)。就是用气把你的心抓住,但不是住在气上。而气功搞的小周天,大周天是住在气上,住在身体上,那就完全错了。他们不知道是心是佛,不知道我们灵活的思想就是佛。身体就好比是房子,灵妙真心是房子里的主人。外道不知练心只练身体,所以大错特错而不能成就。比如吕洞宾修练的功夫很好,已大丹成就。他身背宝剑,云游四方。当来到黄龙山时,只见山顶紫云覆结盖,就知道山上有成道的人。此人正是黄龙晦机禅师,他是个悟道的大禅师。吕洞宾决定上山去看看。正好弟子们请黄龙禅师上堂讲法。黄龙禅师往法座上一坐,一拍桌子说:“今天不讲法,有人盗法!”吕洞宾想:那肯定是指我了。因为你们都是和尚,而我是道士。我已经成道了,难道还怕你们吗?!他是艺高人胆大,立刻站出来说:“和尚,我请教你一个问题:‘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裆内煮山川?’”一粒粟就是一粒米。这么小的一粒米要把整个世界都藏在里面,看你如何藏得进去?半升裆,就是指很小的锅,只能煮半升米,要把高山大河都放在里面煮,看你怎么煮?他想:我已成道,能变现神通,看你黄龙禅师会不会?黄龙禅师用手一指他,说:“你这个守尸鬼!”因为外道都是练身体,要长生不老,所以说他是守尸鬼。吕洞宾哈哈一笑,反驳说:“奈何我囊中有不死之药”。囊是口袋,这里是指身体,臭皮囊。意思是说他体内采大药炼金丹已炼成阳神,已有不死之药,可以不要这个身体了。黄龙禅师答道:“纵然百万劫,依旧落空亡”。就是说他只不过比别人能多活百万劫(劫是指时间。一个大劫是四个中劫,一个中劫是二十个小劫。一个小劫是人从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这叫减劫;然后再反过来过一百年长一岁,再长到八万四千岁,这叫增劫。这么一个增劫和一个减劫就是一小劫。有人计算了一下,一小劫是十三万三千四百四拾三万年),但是到最后还是完蛋。吕洞宾这时不耐烦发火了,飞剑取黄龙。黄龙禅师用佛尘一掸,把他的剑敲到了地上,这是什么缘故呢?并不是黄龙禅师用神通与之斗法,把剑掸掉了。在这还是用来表法的,就是指把吕洞宾的知见打掉了。所以吕洞宾就顶礼黄龙禅师,请黄龙禅师为他开示。黄龙禅师对他讲:“你练的阳神,不过是第七识所化的身体。还是假的。凡属有相终必败坏。只有认取真空妙有的佛性,才是真实的”。后来,吕洞宾就归依了佛门。所以,只有佛教才是最彻底、最究竟的。
我们要明白以上讲的这些道理,要知道一切境相都是我们的自性所变现的。正如《心经》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指一切色相,空是指我们的本性。也就是说一切色相就是我们的本性,即所谓“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法性”。我们通达空性后就知道一切色法都是由我们的空性升起的,没有我们的空性也就没有色法。色法就是我们的男女老少、山河大地,它就是由我们的空性产生的。因为无相可得叫空性,因空之故才能生万法。如果不空,有个实体就不能再生别的法了。比如:这个杯子在没有做成之前,它所用的材料可以做成其他各种各样的东西。一旦用这些材料做成这个杯子后,就再也做不成其它东西了。所以本性空才能生万法,就是这个道理。
通达空性后,明白我们本身就是佛,才能懂得“中阴救度法”而不至怀疑。因为本法是教我们一下证成报身佛的,假如我们不明白,当佛光显现时就会有疑虑:“我是佛吗?我是凡夫,怎么能成佛呢?”把自己看成是凡夫不能成佛,那就变成外三乘了。有些人甚至惧怕佛光的强烈还躲避,那就更糟了。所以大家要明白并记住这些道理,在中阴阶段佛光显现时与之合上去,就能证成报身佛了。不只是升到西方极乐世界而已,到西方极乐世界已是次一等了。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还要按这些道理去做,证成理事无碍才行(理即理体无相可见,事即事相有相可见)。有人说:“《金刚经》不是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吗?所以我看这事相是假的,不是真的”。这种看法就不对了,这样就是理事相碍,一方面所有事相都是本性所显现的妙用,事就是理,理就是事,理事不二,怎么是假的呢?另一方面,如果执着于事相,把事相当成真的也不对,也是理事相碍。所以佛教是不二法门。其实没有真也没有假,就象天台宗讲的空、假、中。空是指没有色相,但有假相在,假相就是妙用。空、假都不住即是中,中也不立就是中道义。所以假就是真,真就是假,不要分!分也分不清。事相现前都是我们的心所显现的,比如看见茶杯,茶杯就是佛,看见桌子,桌子就是佛。没有我们的理体,哪里会有这些事相呢?明白了这个道理做事的时候就不会有妨碍了。我们的缺点就是着相,追逐物欲,贪求享受,同别人攀比,别人有的他就要有,为达到享受的目的不择手段。所以不要执着于事相,追逐虚假的外境而忘记了理体,既使是做了皇帝也是假相,不可得,转眼就完了。我们的心真空净不着相就时时见性了。有人说:“我就是时时见性,烦恼一来就能照破它”。这是时时见性吗?真时时见性就没有烦恼了。烦恼来的时候就没有见性。可见这都是说大话、说假话。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在事境中磨炼自己才行。因为道理说得再对也没有用,一遇到事情就不行了。这种人被大慧杲禅师呵为:“药水汞,遇火即飞”。只会说道理就象水银一样,一遇到火就挥发了,那就不行。所以要时时督促自己,捶练自己,才要住相就赶快放下,归于本来,归无所得。